小狗咬之后打疫苗吗?
需要,被狗咬伤后需要立即清洗伤口并注射疫苗,对于已经暴露的伤口,无论是否感染,都需要及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对于不能排除感染可能的伤口,还需要同时注射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以预防感染。 一般主张接种五针剂类型的狂犬病疫苗,间隔时间为0(受伤当日)、3、7、14和28天各接种一次。在接种期间还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1.接种疫苗前应先检测体内抗体水平,确定没有免疫既往记忆的受种者,按“0”“3”“7”和“14”天注射四针剂疫苗;而体内含有免疫记忆者的受种者(既往曾接种过灭活或减毒活疫者的受种者)只需注射两针剂疫苗即可,即按照“0”“28”天注射。
2. 出现疫苗接种反应应及时处理。部分疫苗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头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等不良反应,一般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一般为1~2天,个别患者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剧烈呕吐腹泻,应及时就医治疗。
3. 特别注意在疫苗接种前应避免空腹、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防止过度紧张或焦虑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同时在接种疫苗后也不要盲目自信,应当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如避免再次被动物咬伤,必要时可佩戴嘴套。
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需要根据犬只的类别以及致伤的伤口等级来决定。
根据管理的严格程度将犬分为Ⅰ、Ⅱ、Ⅲ类,Ⅰ类犬是指有疫苗接种史且免疫状态有保障的家养犬,如城市内的宠物犬;Ⅱ类犬是指携带率低、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的动物,如仓鼠、老鼠等;Ⅲ类犬是指有疫苗接种史但免疫状态不确定的犬以及无免疫史的家养犬和流浪犬、蝙蝠、豺、狼等。
根据暴露的程度将致伤伤口分为Ⅰ、Ⅱ、Ⅲ级,任何新鲜的舔舐都属于Ⅰ级暴露,需要进行伤口处置后进行观察;有皮肤破损但无出血或少量出血属于Ⅱ级暴露,需要进行伤口处置后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根据疫苗注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有贯穿皮肤的破损或出血、粘膜污染以及Ⅲ类动物的舔舐都属于Ⅲ级暴露,需要立刻进行伤口处置后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并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
所以,如果被接种过狂犬病疫苗且免疫状态有保障的宠物犬咬伤后且没有出血,可以进行观察,清洗伤口不需要注射疫苗;如果出血或者是被免疫状况不明或是流浪犬咬伤,需要按照Ⅱ级或者Ⅲ级暴露处置,进行伤口处置后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并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