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流浓是怎么回事啊?
眼屎即眼球上的分泌物,是由眼睑腺体(即眼皮里的脂肪)的分泌物和角膜、结膜(眼科的名词,就是眼角膜与结膜的混合称)的分泌物混合而成。 正常人的眼睑上有一层薄薄的分泌物覆盖在睫毛根部,这层分泌物有保护眼睛的作用,防止眼泪蒸发过多引起的眼部干燥不适。 这层薄薄的分泌物不会自己流出来,只有当睑板腺管破裂时,其内的分泌物溢出,才会出现类似流脓的现象。这种分泌物的形状有些像胶水,是透明的,而且有很强的粘性。 当人在熬夜或休息不好、过度疲劳的时候,眼睑分泌物会增多;另外,当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也会使眼睑分泌物增加。但不管怎么样,这些分泌物都是人体的正常分泌物,只要注意卫生,避免随意揉眼就可以了。 可是如果眼睛受到感染,例如患有沙眼、结膜炎等眼部炎症时,眼睑分泌物就会增多。此时的分泌物不再像是胶水一样透明,而呈黄色或者白色,并且比较粘稠。 如果不小心弄到眼睛里,就会觉得眼睛里有东西进去了一样,很难受。此时应该及时用水清洗,防止细菌感染。
如果眼睛进了灰、进了沙子之类的异物,不要直接用手揉眼,这样很容易将细菌带进眼里导致发炎,最好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眼睛,让泪水充分冲洗干净。
小儿患感冒、急性结膜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急性泪囊炎等疾病时,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炎症影响到泪囊部致使红、肿、热、痛发炎,泪囊内泪水不能排出而淤滞,被炎症感染的泪水不能排出而反流至眼睑,流到脸颊。出现这种情况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使用抗炎药水清洗眼睛,局部热敷、按摩泪囊部,冲洗泪道等治疗,待炎症消退后,溢泪的情况便能得到改善或痊愈。
如果小孩子超过一岁以后,仍然出现流泪、流脓,就要考虑孩子是否有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正常情况下,孩子出生时鼻泪管是狭窄的,出生后1-2周会逐渐扩张。有些孩子由于先天性鼻泪管缺乏弹性和伸缩性,导致鼻泪管口阻塞,泪水和泪囊内细菌不能排出,炎症感染发生时可出现眼球红肿、流泪、流脓。如果患儿超过一岁仍有流泪和流脓水现象,可尝试用消毒棉签轻轻按摩孩子鼻根部到泪囊区(下眼睑内侧),由下向上,每天按摩2-3次,每次5-10分钟,按摩时局部热敷有促进泪道通畅的作用。绝大多数患儿按摩后功能恢复,泪道通畅,流泪和流脓会消失。若按摩后仍无效,患儿可考虑泪道加压冲洗。如果仍有阻力,应去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