鹩哥什么时候教说话?

西欣还西欣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学习说话和学别的技能一样,是存在“关键期”的。 什么是关键期呢?一般来说,动物大脑中有一些结构和大脑皮层上的语言区是有关系的。在关键期内,这些结构相对其它时期而言更为灵敏,对语言的输入更加渴望、反应也更为强烈。而在关键期的后期乃至以后,这些结构和大脑的语言区都会逐渐萎缩,对语言的输入不再敏感。这就是为什么说汉语要尽早的原因——越早,大脑中的结构越有利于语言的学习;而过了关键期再学,虽然也能学会,但是会变得比较困难。

关于关键期的研究在很多动物身上都有,比如大鼠、小鼠、豚鼠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证明了这一问题。那么人类呢?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规律呢?目前虽然没有找到相关的人类研究文献,但是有很多关于儿童言语发育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得出了类似的结论:3岁之前的言语获得能力要远远高于之后任何阶段。因此说来说去,学习说话的关键期其实就一句话:在幼年(主要指童年早期),尤其是在3岁之前。

那么对于鹩哥这样的小鸟来说,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我认为是一样的。虽然鸟类没有人类这样的高级的大脑,但是它们对语言信息的处理过程基本同样都是通过听觉和视觉实现的。它们的关键词应该是“听觉”和“视觉”。也就是说,让鹩哥学习说话,多听多说也很重要。 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意识的。动物对声音的反应更多是一种本能,或者说一种条件反射。而人会结合自己以往的知识经验来对声音进行解码,进而理解其含义。所以人的听力能力和词汇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语音的理解。这就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如何更好的刺激听觉系统以促进语音的理解;第二个是增加词汇量和语料库的丰富程度。

第一点说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多听不同的声音。怎么多听呢?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刻意训练自己聆听某些特定的声音,比如不同语气词发出的不同的语音;第二是让自己沉浸在丰富的语料环境中,如听着故事、小说等。为什么要刻意训练自己的听觉系统?因为人和动物最大的一个区别在于人能自主的控制信息处理的通路。除了本能和条件反射之外,人还能有意识的调控自己对信息的处理。这一点无论是对口语还是非口语都至关重要。

除了听觉以外,语言的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视觉。很多鸟类都有清晰的喙,并且具有尖利的爪子。这使得它们能够抓食硬质食物。更重要的是,许多鸟类的喙部可以张开很大,甚至能把整个头塞进去。这使它们能够轻松的吞咽下坚硬的食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