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可以拖几个月吗?
新冠疫苗不是必接种疫苗! 其次,不管是否接种疫苗,做好个人和家人的健康监测都是必要的。 第三,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加强针接种条件的人员请及时接种加强针。 第四,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属于极少数个例,没有证据证明新冠病毒疫苗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第五、从全球研究结果来看,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是可以达到80%以上的;如果打了2剂或3剂,疫苗保护效果更有望达到90%以上。而目前上市的新冠灭活疫苗,抗体阳转率超过90%。这意味着,接种完疫苗的人,大部分都会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 我国现已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对于完成灭活疫苗全程接种6个月后的18岁以上人群,以及符合条件的其他重点人群,可接种加强针。
目前,可用于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疫苗有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新冠疫苗,以及中科院微生物所和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实施的加强免疫接种是针对已经完成两剂次新冠灭活疫苗接种的人群,即在第二剂次间隔6个月(现推荐间隔时间为3个月)后进行1次强化免疫。 需要接种新冠疫苗的市民朋友尽快到接种点咨询接种,早日建立免疫屏障。 有网友质疑,为什么中国一直在打疫苗,病毒变异程度却越来越激烈? 实际上,病毒会在不断传播过程中不断进化,而变异的过程与病毒的数量关系并不密切。在病毒复制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遗传缺陷,该突变就会被选中并延续下来,进而形成新的毒株。也就是说,病毒变异是随机发生的。 目前,科学家已经在全球的新冠病毒株基因组数据库里收录了数百万份的单克隆测序结果,这些数据表明,新冠病毒变异株出现了加速突变的趋势。其中,在英国发现的B.1.1.7株和在美国发现的B.1.526株,其刺突蛋白的氨基酸变异数目均多达40个以上。 但我们要清楚,基因密码的变动是渐进式的,并不会出现突然大幅度的基因跳跃。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毒株以Delta变种为主。该变种的突变主要集中在刺突蛋白上,但并未出现对疫苗有效性的决定性影响。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近日也发文表示,全球接种新冠疫苗累计超过20亿剂次,接种人口占比约30%。随着各地持续扩大接种范围,这一数字预计将进一步提高。 群体免疫的构建取决于疫苗的保护效力、接种人群的覆盖率等因素。目前看来,我国全民接种的覆盖率仍然较低,远未达到70%~80%才达成群体免疫的目标。每个人需要加快疫苗接种速度,尽早实现群体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