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拉的虫子是什么虫?
就是蛔目寄生虫,有蛔纲和异尖科2个类群。 前者是寄生虫中的大王。后者属于小动物里的杀手——异尖线虫(海兽胃线虫)。 一、蛔目 1、异尖类 主要寄生在海洋鱼类和海洋哺乳类的消化道里,因为人类不是该寄生虫的自然适宜宿主,所以成虫不能在体内发育为较大的成虫。但它可以在胃肠道内存活下来并分泌有毒的唾液,刺激胃肠壁,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其中蛔目的蛔亚目异尖科,又称为异尖线虫,就是我们常说的海兽胃线虫。 此虫比较喜欢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食物,因此爱钻肉类食品中,我们经常在煮肉的时候把它赶出来,看到它在汤里面游来游去,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喝!别以为它死了就安全了,这时它体内毒素最多,一旦进入人体就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2、蛔类等 主要是指蛔目蛔科的寄生虫,这类寄生虫在我们的体内没有专门的合适宿主,必须寻找适合的地方寄生。它们最喜欢的就是在胃肠道里到处游走,找到消化道的皱褶处就钻进去,并在里面繁殖后代。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它们就会大量繁殖,并四处游走,可能进入胆道或者消化道,导致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如果侵入血液循环系统,还可能引起发热、头痛等症状。
二、异尖科 1、海兽胃线虫 (1)生物形态: 成虫体长约3cm~5cm,宽约0.4mm,呈圆筒状,乳白色,有4对细长的足,头部有两根长刺,尾端略尖。 (2)生活史: 在自然状态下,幼虫先钻入淡水鱼虾的口中,沿着消化道上行到食道,然后钻入口腔,再随同食物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幼虫继续蠕动向前,最终到达胃部。由于胃酸减少,幼虫从嘴里吐出的粘液丝形成栓子,将胃壁粘着在一起,从而避免进入小肠而被消化液破坏。 当幼虫感觉周围环境适宜时,便开始脱壳,幼虫在壳内反复伸缩运动,使壳逐渐变形,直至成虫。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幼虫在消化道内可存活较长时间(可达数周)而不发育成成虫,此时则无特异临床表现。只有当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或抵抗力下降时,才出现相应症状。 (3)致病过程: 虫体的分泌物被释放到胃肠道内,可使胃肠道产生炎症反应,并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个别患者伴有腹泻或便秘。若幼虫移行至胆道或消化道,则可引起胆汁分泌增多,出现右上腹不适、隐痛,并伴有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若幼虫死亡,虫体被消化液分解,则可出现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嗜睡等相关表现。
2、其他异尖属寄生虫 其他异尖属寄生虫主要指异尖线虫,也叫海兽胃线虫。这种寄生虫也和上面所说的海兽胃线虫一样,首先喜欢在富有营养和湿润的环境里生存,所以我们在处理海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清洁,干燥,特别是刀具和餐具一定要彻底清洗干净,否则很容易引发肠道感染。 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吃了未煮熟的海鱼、海虾或其他含有异尖线虫的海产品,就会导致急性胃肠炎或者慢性肠胃病急性发作。除了表现出上述两种虫子共同的临床表现外,还可能伴有腹泻、恶心、腹胀、反酸、打嗝等,严重时会出现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