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鼻龟用硝化细菌吗?
硝化细菌在水产养殖中比较常见,主要用于水质保健,是水产上常用的活菌制剂之一。通常所说硝化细菌是一群能够将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毒性物质氧化为硝酸盐的自养型细菌的简称,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将氨氮氧化成为亚硝酸盐的亚硝化细菌,主要代表菌是Nitrosomas(洛特曼氏菌)。第二类是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的硝化细菌,主要代表菌为Nitrobacter(亚硝化单胞菌)。硝酸盐无毒,且为有益藻类和水生植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成分,藻类和水生植物的繁殖又能为水产动物提供天然饵料和氧气。可以说,硝化细菌在水产养殖中对环境的改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市场上所出售的硝化细菌制剂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笔者曾购买了多家厂家生产的以硝化细菌为主要成分的水质调节剂,在45℃水温下进行了3天的实验,发现只有两三个厂家的硝化细菌在45℃水温下存活率较高。由此推论,在猪场等高温环境储存或水中使用硝化细菌,其效果值得商榷。
通过与硝化细菌研究专家的讨论,了解到,硝化细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0℃ ~30℃,在低于13.9℃或高于40℃环境中繁殖受到抑制。在高浓度氨氮的条件下,亚硝酸盐累积量大,对生物体危害较大,其水体恶化难以通过硝化细菌得到改良。即在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即使硝化细菌活着,也无法起到显著的分解作用,甚至会因为代谢障碍导致活力变差而大量死亡。同时,在水产养殖中,硝化细菌多用于种苗培育池、成鱼精养池、工厂化养殖池等,而在水质相对容易管理的高产精养池(通常指放养、管理技术得当,产量能达到1000~1500千克/亩的池塘)中,一般不用硝化细菌。所以,通过水产知识的推广,猪场经营者可以很方便的购买到所谓的水质调节剂(硝化细菌),但实际应用效果要大打折扣。
在猪场的使用中,硝化细菌主要针对的是氨氮及亚硝酸盐,但氨氮及亚硝酸盐的高浓度环境,不是说通过某种药物处理之后就会消失。在水体中,氨和亚硝酸盐的产生一方面来自于生物体的代谢废物,另一方面是由于水体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厌氧分解释放。在无机碳源极度缺乏的池塘水体中,有机物降解在消耗大量氧气的同时,还会产生多种厌氧代谢中间产物,如氨氮、硫化氢以及多种挥发性酸类物质等,这些代谢产物,被称之为“耗氧有机物”或“耗氧污染物”。水体及池底富集这些污染物后,正常的水产养殖生物生长会大大受阻,而这些污染物在水产养殖中常被称为“底泥脏”,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先用过硫酸氢钾等底泥改良剂处理后,再使用硝化细菌。在猪场中,首先水体中的有机物浓度远远超过水产养殖精养池,高浓度的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氨氮及亚硝酸盐,硝化细菌的分解能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其作用效果自然微乎其微;另外,由于猪的生理特点,猪粪的排放集中在某一时间段,某一相对固定区域,所以猪池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的产生也呈脉冲性的,使用硝化细菌也无法做到全天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