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龟皮肤病有哪些?
皮肤病可能是所有鳄龟疾病中最好治疗和识别的病症。鳄龟皮肤病通常由细菌(如水霉病)或真菌引起,最常见的诱因是水质不好。治疗一般是使用抗生素或真菌素(真菌感染)浸泡,和/或使用含氧化剂的药浴。在治疗期间,要保证水质清爽,并且提高水温,最佳温度在30℃左右,同时减少饲料供应,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水霉病:
水霉病通常在冬末初春时发生,特别是冰冻的浅水中,寒冷地区较为多发。病原是真菌。患病鳄龟四肢、尾等处有白色棉絮状的物。病龟活动能力减弱,在池塘内运动困难,如果病症严重时,可致死。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冬季保持水温在15℃以上;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或用2%~5%的食醋溶液浸洗10分钟;或全池用每立方米水1克的硫酸铜和每立方米水0.4克的硫酸亚铁合剂遍洒。
穿凿病:
该病属于条件致病性细菌感染,主要是气单胞菌。患病龟类的背甲和腹甲上出现浅棕色小点,而后病灶处的皮肤坏死,并形成一个穿破龟壳的小洞。防治方法:保持池水清洁。发现患病龟类,用3%的双氧水清洗患处,然后用聚维酮碘等消毒液消毒,每天消毒1次~次,5天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