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常见的体外寄生虫有哪些?

岑彦峻岑彦峻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养猫的人,一定对驱虫这个事儿不陌生。毕竟猫猫是吸虫兽(吸虫目的动物),喜欢各种钻,又特别喜欢到处走,舔自己或者舔你的手然后把你手啃个干净然后再去舔别的……

这就导致我们铲屎官在日常饲养中,很容易因为沾染了猫咪的分泌物(唾液、尿液)而感染寄生虫。 那今天就来讲讲,关于“体内外驱虫”的那些事~

体内驱虫药一般分为2种,一种是预防用的,叫做驱虫剂;另一种是治疗用的,叫做驱肠虫剂;

前者用来预防和减少寄生虫的感染,后者用于已经感染的寄生虫病。 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是内外同驱的驱虫药,比如大宠爱、爱宠乐、拜宠清等,这种驱虫药可以杀死成虫和幼虫,对于防治寄生虫的感染有不错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不管是哪种体内驱虫药,都是杀灭已感染体内的幼虫或成虫,对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有一定治疗效果,并不能清除已经侵入体内的寄生虫,所以要注意定期用药,防止复发。

【使用方法】 一般三个月左右就可以给主子吃一次,具体可以根据当地环境和宠物接触情况来定。 喂药的时候可以用手轻轻揉搓猫咪下巴,使其慢慢咽下,也可掰开嘴,直接灌服,但注意不要强行灌服,以免损害肠胃功能。

对于年龄太小或者身体较为虚弱的猫咪,建议先进行体外杀虫,再服用药物以防体内驱虫药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常见毒性作用及解决方法】 1、呕吐腹泻 这是体内驱虫药最明显的副作用,一般是用药后的一个周内出现,轻者可自行缓解,若持续不适可口服止泻药。

2、嗜睡 有些主人觉得自家主子吃了虫子后,变得蔫儿了吧唧,总是想睡觉。其实是因为体内驱虫药的作用机理在于杀死蠕虫,从而破坏虫体组织,产生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食欲降低,出现上述症状。 在保证充足饮水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止吐,并给予易消化食物,等待肠道蠕动恢复起来,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3、毛发脱落 有的主子吃了体内驱虫药后,会出现大量脱毛的情况,尤其背部、颈部、腹部等部位,看上去很吓人。 其实,这完全不用担心,这是由于体内驱虫药含有的杀虫成分,对体表螨虫等体外寄生虫也有杀灭功效,所以在消灭了体内寄生虫的同时,也顺便消灭了身上沾染的螨虫。 但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一般2-4周才能看到效果。当然,在驱虫结束后,也应该继续做好灭螨工作,避免再次感染。

司马慧梓司马慧梓优质答主

1、蜱虫

蜱虫喜欢吸血,最常用吸血的部位是猫咪的耳朵、四肢、脖子、尾部等,蜱虫叮咬猫之后,通常会将头深深扎进猫的皮肤里,身体则暴露在外面。从外表上看,蜱虫刚吸血之后颜色为褐色或灰白色,随着不断吸取猫的血液而逐渐变圆、胀大,颜色也变成紫色。蜱虫在叮咬猫的过程中有可能携带传染疾病,如发热、咳嗽、关节炎、流鼻涕等,严重甚至导致猫的神经麻痹,进而心肺衰竭死亡,危害很大。主人要经常给猫梳理毛发和检查猫的身体有无异样,一旦发现蜱虫要及时去医院处理,同时也要定期给猫驱杀寄生虫预防。

2、跳蚤

跳蚤喜欢躲在毛发密集的部位,如颈部肩胛、尾巴根部等,它用口器刺破皮肤吸血,可引起皮肤瘙痒,剧烈地舔咬患处,常咬破皮肤继发细菌性皮炎。挠的过程中将虫卵以及大量的排泄物散落到毛上,造成皮毛污秽,如果挠到出现创口,还可能出现继发症状。并且跳蚤是弓形虫、绦虫等疾病的传播源头,对于猫健康影响很大,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定期给猫做体外驱虫。

3、螨虫

有皮肤癣菌寄生的部位,其毛干及毛根周围的角质被溶解破坏,皮肤因失去毛发保护而发生湿疹、脱毛及慢性的肉芽增殖,患处皮肤有强烈的瘙痒感,猫会不停地抓挠,皮肤会瘙痒难忍,引起猫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等症状。该病传染率高达100%,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