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成形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形状”这个词说起! 人体消化道里有各种消化器官(食管、胃、小肠和大肠),它们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其中负责吸收营养物质的是小肠,而大肠的主要职责是产生粪便并排出体外。 大便中的固体成分主要来自于没有完全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而液体部分主要是消化道中分泌的粘液和胃肠道蠕动时产生的胆汁等。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吃进去什么东西,最终消化成什么样,就会排出来什么样。所以大便的形状其实就反应了吃的食物形状。 如果一天三餐都吃米饭,那么拉出来的屎就是圆圆一团的样子;如果吃了大量的粗粮,比如玉米、小米等,大便可能会相对粗糙一些;如果最近吃了大量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大便就会呈现颗粒状……
当然,如果吃了容易胀气的食物,如乳制品、含乳糖饮料等,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粪便中含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这种粪便是软榻的,并有少量气泡。 但如果吃了大量不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大量的肉类或者难消化的油脂),有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出现便秘的情况。长期如此,大便会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充分吸收,变得又干又硬。这样排出的粪便往往是成形的,而且质地坚硬。
不过,这些只是正常情况下的形状描述,如果出现大便性状突然改变,有可能是疾病信号。 比如如果是婴幼儿出现大便异常,应该考虑是否由于辅食添加不当导致的,应调整饮食结构再观察。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应该注意是否有肠道感染,尤其是病菌感染的可能,需要及时就诊治疗。而对于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排除肿瘤可能,也应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