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便很臭什么原因?
“便便”是很多人非常关心的话题,尤其是现在处于疫情期间,大家更关心排便的问题。 正常的情况下,粪便的颜色呈褐绿色,气味不大;如果出现了腹泻,粪便的颜色、气味都会有所改变。 如果发现排出的粪便异常,需要先判断一下是不是食物的原因引起的,比如吃了大量的含铁量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等,肠道中的细菌就会利用这些食物铁元素产生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被吸收入血后,会经过肾脏进入尿液中,从而出现尿液颜色发黑的情况,这时不用担心,停止食用含有铁质的食物,清淡饮食2~3天,尿色会自然恢复。如果是食用了带有染色剂的食物导致粪便颜色改变,一般停止食用后,粪便的颜色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但如果停止了上述可能引起粪便颜色变化的食物之后,几天内仍然无法转为正常的褐色,就要小心是否患了某些疾病了。
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时要及时就医,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可以找到病因,例如细菌感染导致的细菌性痢疾会出现黏液脓血便,而寄生虫感染也会导致腹泻,此时通过便常规可以发现寄生虫卵,找到原因之后才能对症用药治疗。另外,通过便常规也可以看到是否有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情况的发生。 除了看粪便的颜色之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粪便的形状来判断身体健康情况。正常情况下,人类每天大约排出140毫克胆固醇和70毫克的脂肪,这些物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液分解之后会形成脂肪酸钠(也叫肥皂条),如果身体对脂肪的吸收利用有问题或者消化道中酶的含量或活性有问题,就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从粪便中排出体外,形成棕黄色或灰绿色的油脂状条形粪便,这种情况只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调节血脂,大便形状就能慢慢变好。但如果长时间出现这种油性粪便,说明体内脂质代谢可能出了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就诊查明原因。 当然,如果发现粪便中有脓液、血液或其他异物,应立即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可能。